教基司函〔2022〕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認真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促進學校減負提質增效,提高作業管理、課后服務、課堂教學水平,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我司組織遴選了第五批學校落實“雙減”工作的27個典型案例,現予推廣。請各地各校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借鑒,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確?!半p減”要求落地見效。
附件:第五批學校落實“雙減”典型案例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22年7月14日
附件
第五批學校落實“雙減”典型案例
一、河北省邢臺市育紅小學豐富“作業超市”落實“雙減”要求。學?;趯W生個性、差異、興趣等特點,通過整合資源、自主創編,為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豐富多彩的分層作業超市。作業超市分必選、自選、精選三類,其中“必選區”側重基礎型作業,主要是知識的鞏固與預習,學生人人必做、落實雙基;“自選區”是易錯型作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星級作業,難度系數為一星、二星;“精選區”為拓展實踐型作業,難度系數為三星,適合學優生。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實際選擇、完成適合自己的作業,通過整合學習任務、強調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完成必選區作業;通過有效評價、多元鼓勵,幫助學生選擇針對自己學情的自選區作業;通過培優訓練,鼓勵學生嘗試選擇精選區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二、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清英外國語學校推進作業改革。學校制定作業設計改革指導意見,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建立每日作業審核監管及公示評價制度,以班級為單位提前預估每日作業總量,了解學生每日作業完成率,加強對作業布置的過程性管理,有效控制作業總量。推行每周二為“無作業日”,教師統一不布置書面作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定期組織作業設計與優化專題培訓,開展“系統化構建學校作業體系”學習研討,舉辦教師作業設計大賽,教師全員參與,著力構建接受性、研究性、項目式三種類型作業體系,切實提高教師作業設計水平,促進學生學足學好。
三、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沈蕩中學作業管理“控量提質”。學校創新作業選用制度,從“省配作業本”、“市編單元指導與評價”作業中篩選出必做作業內容,從“縣編素養練習卷”中確定選做作業內容,兼顧好統編作業的“質”與“量”。加強作業統籌協調,強化年級組、學科組聯動,合理確定各學科作業的比例結構。建立校級作業管理制度,通過嘉興市作業管理平臺和學校自編學生回家作業記錄本、教師作業批改情況檢查本“一臺兩本”,推行“面批和抽檢”雙管齊下的作業評價,實現作業總量可管、質量可控。凝聚師生減負共識,學校破“控量”式作業管理,立“提質”式作業改革,讓作業形式更加靈活、難度更具梯度,減負的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內驅力,引導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增強教學研究,激發專業發展活力。
四、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永安路小學為學生量身定制“配方作業”。學校聚焦作業減負,為學生量身定做“配方作業”,推動實現作業提質增效。學情配方實現提質,充分運用大數據建立“一人一檔”學情檔案,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基礎類、拓展類、創新類三類作業,并結合學生特點,設計了《指尖上的智慧》系列實踐活動課程,在低、中、高三個學段分別開展“小小設計師”“我是小當家”等作業,引領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學科配方滿足增效,以數學為例,設計融知識性、創造性與生活性三位一體的作業,其中低階段的《生活中的數字寶寶》《美麗的圖形》培養學生搜集、發現數字和幾何圖形運用能力,中階段的《變化的影子》《活動角》幫助學生了解位置與方向、增強動手能力,高階段的《超市購物》《測量校園里大樹的高度》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形成數學思維。家校配方促進共育,專門設計“師生同行”“親子實踐”等作業,促進教師從學生視角參與學習過程,實現教學相長;讓家長與孩子一起重溫學習樂趣,融洽親子關系,實現家校攜手共育良好格局。
五、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第五小學推廣項目式作業增強學習趣味性。學校建設項目式“五育”作業資源庫,根據學生不同特點,精心設計了130多個分年級、充滿樂趣和挑戰的作業包,涉及傳統節日文化探索、兒童閱讀、體育鍛煉、美育熏陶、勞動教育等領域,增強作業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每個班級可選擇5個作業包開展研究性學習,每10名學生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從班級作業包中選擇研究學習內容,自主確定探索主題并擬定計劃推進。學校選派78名教師作為“項目導師”供各研究小組自主選擇,教師全程對項目推進情況跟蹤指導,按時提交項目“推進記錄表”。小組在導師指導下,采取分工式合作,分階段開展項目研究,形成不同階段總結,由小組全體成員共同制作總結性匯報手冊,完成項目研究學習。建立評級激勵機制,開展班級、年級、校級三級評選,對評選出的“五育作業小達人”等進行表揚獎勵。
六、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第三小學做好三道“作業菜”推進減負提質增效。學校著力促進課前、課中、課后相銜接,給學生上好作業布置“三道菜”,形成課堂教學閉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前預習階段布置作業“開胃菜”,注重引導學生熟悉學習內容和增強學習主動性,設計鞏固性、探究性、操作性、嘗試性四合一預習單,同步推送微視頻幫助學生自學新知識。課堂教學階段布置作業“下飯菜”,注重體現任務驅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設計自學、互學、展學任務單,開展課堂問診,考察教學目標達成度、學生參與度、思維深刻度、情感共鳴度等情況,培養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會交流的綜合能力。課后階段布置作業“拼盤菜”,注重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設計基礎過關型、能力提升型、探究拓展型等不同類型作業單,切實發揮作業育人功能。
七、吉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多樣化云端課堂提升線上教學質量。吉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集體教研,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橫向監管,形成線上教學“234”模式?!?”指學生知識層面和心理層面,知識層面依托平臺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并完成導學任務,教師上課時連線提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辨能力;心理層面通過線上班會課、心理健康課等方式,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疫情和居家學習?!?”指課前、課中、課后階段,課前做好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科組教研作用,細致備課;課中活化教學過程,通過問題導向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主動學習;課后分層布置作業,及時進行作業反饋,形成教學設計的完整閉環?!?”指研究學生、設備、課堂、評價等四個方面,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知識盲點,指導教師熟練掌握網上教學模式和教學軟件使用方法,組織任課教師集體備課研討、統一教學重難點、課程進度等,充分利用“家校本”對學生作業進行一對一批改、一對一反饋、一對一輔導。
八、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小學悅動智慧課堂提升學生居家學習質量。學校借助線上教學平臺,建設線上虛擬學校,構建悅動智慧課堂,滿足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學習需求。線上教學平臺從課程設置到教師、學生、管理團隊的不同功能分區都有完善的模塊,通過全員培訓、答疑咨詢,指導師生熟練掌握學習內容。各學科每周至少開展一次線上教研集備活動,實施悅動智慧課堂研究,吃透教材、深度學習、精研作業、監控質量,幫助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業務能力。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平臺優勢,用好小獎杯、上臺發言、隨機叫人等工具,增強學生學習趣味性、互動性,并制定線上學習好習慣公約,課前課中提醒學生養成學習好習慣,課后督促用眼衛生和體育鍛煉等,督促學生自主自律。組織管理團隊和專家在后臺實時監控課堂聽課巡課,及時掌握課堂情況,每日一反饋,并通過學生課堂互動、課堂報告、作業情況等數據,幫助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提高線上教學實效。
九、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打造高效課堂。學校通過集中業務學習、周教研活動、日常教研、“老帶青”一對一指導方式強化教學研究,堅持大單元整體備課,縱向關照學段特點、橫向把握單元重點、系統考量單元教學目標,著力單元整體設計,探索結構化教學模式。堅持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課前利用預學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預習為精準教學作鋪墊;聚焦核心問題,構建“情境—探究—表達—運用”課堂教學新常態,著力發展學生能力和思維;巧用學習單,讓學生在講中練、練中學,學練相結合,實現一課一得,打造高效課堂。
十、河南省許昌市第一中學“345”工作模式筑牢教育主陣地。學校結合實際,采取“345”工作模式,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和綜合服務水平,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是在全校推行腦動、手動、嘴動的“三動課堂”教學理念,打造全新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實施班級協調、年級督查、學校評查、家長監控四級作業監管,確保減負不減責?!?”是圍繞“五化”設計作業,即:作業內容一體化,按單元將作業分層為“基礎練習”“能力提升”“綜合拓展”幾大類;作業完成限時化,嚴格將各學科作業總時長控制在90分鐘內;作業選擇自主化,設置各學科“基礎練習”為必選作業,“能力提升”“綜合拓展”為自選作業;作業設置多樣化,圍繞學生多元化成長需要,適當布置實踐性作業;作業評價多元化,從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監督、教師點評多個層面展開作業評價。
十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優化課后服務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多元成長。學校聚焦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標,確立了“三性三化”課后服務實施原則,即堅持自愿性、公益性、選擇性和多樣化、個性化、校本化,不斷優化課后服務內容,努力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提供菜單式課后服務課表,各興趣班不限報名人數,對學生感興趣的熱門活動課程,增加平行班次。統籌協調多方資源,與專業機構合作,在高年級開設合唱、戲劇班等活動課程,提升學生藝術素養。與國家場館合作,開設科技動手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聘請專業體育師資,指導低年級以體育游戲為主、中高年級以體育技能為主開展項目式學習,并將足球節、排球節、班級籃球節、小小奧運會化整為零,融入課后服務內容。開展“我與大廚面對面”“我為全校送加餐”等勞動體驗活動,同時每學期開展一次勞動嘉年華、家庭星級挑戰賽,積極開展學生勞動實踐。在高年級設置“自主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組建俱樂部和社團,培養學生自主性和領導力。
十二、上海市張江高科實驗小學家校共建高品質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學校實行全員導師制,動員全體教師擔任學生成長導師,聘請家長代表擔任學生成長顧問,并聯合組成課題導師團,在課后服務時間,圍繞小問題、小議題、小話題、小主題、小課題開展“五小”探究性學習,構建“創客空間”“中草藥科普實踐館”等探究性學習場所。圍繞學生關注的問題和成長需求,融“家、校、社”多方資源,研發百余門親子線上微課,豐富課后服務課程資源,形成了“與經典同行、與成長為伴”親子閱讀品牌,每天均有2000余個家庭參與閱讀活動。
十三、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小學特色田園課程助力課后服務。學校以“行知田園課程”為抓手,組建近40個社團,將課后服務與學生勞動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課后服務基地,開辟谷蔬種植、四季花木、草藥栽培等6個功能區,配建植物科普園、農耕文化展示廳,配齊配足農用器具,為課程開發提供必備條件。開發課后服務活動課程,組織創編校本課程讀本《田園行知》,結合四季農事和小學生成長規律開發“蠶課程”“蒲課程”“藥課程”等拓展性課程,內容涉及閱讀、寫作、寫生、科學、運動五大領域,為學生提供了多樣性選擇,并邀請技術人員,每天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開展勞動相關社團活動。建立行知課程周實施機制,結合時令開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主題教育,將《土地的丈量》《大樹和小草》等植入課堂,讓教材“活”起來。
十四、山東省濟南市外國語學校構建五育并舉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學校聚焦德育引領、實驗創新、藝體社團、勞動實踐等方面,著力打造貼近生活、形式多樣、優質高效的課后服務活動課程。德育引領主要以模擬政協、模擬聯合國、青春禮、憲法日等活動為載體,厚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驗創新主要是讓學生在AI工坊、飛行器實驗、STEM等實踐活動中產生思維碰撞,綻放智慧之花。藝體社團主要以交響樂團、慈善音樂會、中外戲劇節、體育賽事等為平臺,著力培養學生藝體愛好,陶冶學生藝術情操、強健學生體魄。勞動實踐主要依托校內種植園,設置勤工助學崗和外語“跳蚤市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
十五、江西省興國縣鼎龍中學利用鄉土資源拓展課后服務內容。學校充分結合鄉土文化資源優勢,開發符合學校實際的課后服務課程,組建涵蓋文化課程拓展、體藝特長培養等方面的19個學生社團,不斷厚植學生愛家鄉、建家鄉的鄉土情懷。立足客家聚居區實際,開發《客地風情》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通過走進客家村莊、了解客家族群遷徙歷史、考察客家建筑風格、探訪客家風俗人情等方式,感悟客家少年新時代歷史使命。依托當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成立動植物資源調查研究、標本制作及銷售為主要內容的活動社團,將課程與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知識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十六、福建省邵武市熙春小學引入“非遺文化”豐富課后服務課程內容。學校積極引進“陶藝”非遺文化,挖掘陶藝文化資源,建設陶藝教室,打造陶藝特色課程,編制陶藝制作手冊,展示陶藝文化作品,營造陶藝文化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中國非遺文化的魅力?!疤账嚒碧厣n程采取循序漸進方式,低年級以“彩泥”為鋪墊,為接觸陶泥搭好“橋”、練好“功”;中年級初探陶泥,初步了解中國陶藝文化發展史,運用各種輔材開展陶泥造型創作;高年級熟練技法,制定創作步驟并有序進行創作,培育鑒賞能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同時,學校還與江西景德、浙江龍泉等地校園陶藝工作坊建立學習共同體,特聘校外美術課程教師及當地民間藝人參與課后服務。每周四的課后服務時間,孩子們齊聚“陶淘樂”,在老師的指導下,共同創造出一件件充滿童趣的“小作品”,在做中學到了知識,收獲了喜悅。
十七、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漓江路小學統籌資源構建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學校合理統籌周邊資源,開展校館共建、校企合作和大學小學“手拉手”,研發素養、品格、體驗、特色“四類課程”,構建特色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體系,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進工廠、進大學和進實踐基地。與黨史館、初心館和誠信館共建“紅色基因傳承”“誠信教育”“黨史厲行”“強國有我”系列品格教育,與高校合作開展舞龍、古箏、國畫、古琴、甲骨文等素養培養,與客車制造廠合作開展“匠心傳承”“創客課程”“勞動教育”等職業教育體驗。學校還組織學生對某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進行項目化學習,并委托大學教授對部分活動課程開展“導師制”教學指導,有效推動課后服務走深走實。
十八、重慶市沙坪壩區森林實驗小學整合科普資源助力“雙減”。學校采取壘筑陣地、拓展項目、整合資源、孵化隊伍等方式,開展各類科普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開展“科創主題”系列活動,打造科技長廊,展示科創作品,評選“科學之星”,依托學?!皠摽褪摇睒嫿ā翱苿?”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體系,涵蓋科學實驗、無人機、3D打印、人工智能、開源硬件、機器人等8門活動課程。構筑云端科技館,共建家?!俺两健笨苿撚谁h境,定期組織學生走進科技館實地參觀學習,依托“中國流動科技館”平臺,引進太空探索流動科技展供學生探究學習。邀請科學家到校開展科普講座,拓展孩子科學視野,培養50余名科技小講解員志愿者。打造科創展示平臺,借助科技節、科普展讓學生展示風采,學生在全國科技類比賽中多次獲獎。
十九、安徽省合肥市青年路小學整合校內外資源開展課后服務。學校廣泛借助校外資源,著力開發“德智體美勞”五大領域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體系,分年級分層次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聯合省地礦局掛牌成立“明天小小院士——創美學堂”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地質科學三點半”課程;聯合省軍區、省圖書館、包公園、紅色場館,開展國防、思政、安全教育和森林課堂研學,參與學生超2000人次;聯合安徽省少兒出版社,開發《蠶絲王國神奇冒險》等活動課程,讓學生體驗養蠶勞動樂趣;聯合國家航天育種技術中心,開發《太空育種》活動課程,讓學生感受太空種子的生長歷程。該校還開發了“課堂內外”配套平臺管理系統,通過學情展示和評價管理,推動課后服務質量提升。
二十、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第二中學開發STEAM課后服務活動課程。學校結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實施以及體藝活動、德育、綜合實踐等開展要求,開發“智造”“智航”“智創”“智工”“智藝”“智驗”“智影”“智競”八大類STEAM社團活動課程,以“興趣課超市”方式供學生選擇。將信息技術編程與機器人創意活動相結合、理化生虛擬實驗與“實景”實驗相結合、音樂教學與音樂創意相結合、美術教學與3D打印建模創意相結合,豐富課后服務活動課程內容,加強創意設計、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等學習訓練,強化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十一、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東關小學運用教育信息化賦能課后服務。學校通過搭建一站式課后服務管理平臺,提供包含107項課后服務內容的“雙選菜單”,實現課程選擇、實施和評價一體推進。通過平臺,可以根據活動課程和場地“一鍵”批量排課,家長和學生可以在線選課,實現“走班選讀”。根據活動課程報名人數,教務處進行班次編排和師資安排,最大限度地發揮師資和場地作用。通過日常網絡巡視,可收集活動課動態數據,對課后服務開展過程性評價。家長可以通過平臺對學生參加的課后服務活動課程作出評價,定期開展線上民意調查,征求家長對課后服務活動課程的意見建議和滿意度,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有效連通,實現家校協同育人。
二十二、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景瑞小學AI賦能學生“智慧”成長。學校依托校本網絡學習空間,突出AI智能優勢,賦能“雙減”提質增效。打造課程樣式,構建“學科思維—班級特色—傳統文化—專業課程”四級課程體系,凝練三類思維訓練集36冊,打造基礎課程153門、精品課程64門。重構課堂模式,利用“空間創設”技術,提供生動的學習情景、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空間自動記錄學生學習過程與階段成果。改革學習形式,學生通過設計模型、搭制硬件、編寫程序、組裝調試、反思分享“五步法學習路徑”,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知識應用與自我創新融合發展。創新評價方式,制定綜合素質評比方案,以“項目式學習成果展”為載體,為每名學生搭建展示平臺,通過“項目答辯初評”“升級優化復評”方式進行考核評價,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二十三、廣西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第五實驗小學拓展閱讀空間。學校組織開展“美聲美閱”書香校園系列特色閱讀活動,讓全體孩子愛上閱讀?!霸评收b”由一名老師和學生進行美文分享,并帶領全校學生誦讀經典片段,走進經典,品味書香,用最美的聲音朗誦,用最美的姿態閱讀?!懊恐芤煌啤痹谥苣┩ㄟ^微信公眾號創設親子閱讀平臺,推送適合各年段學生的書籍,充實學生周末時間,豐富閱讀方式?!皶懔黜崱庇蓪W校在每間教室打造特色“微型圖書館”,月末學生到同年級“微型圖書館”中進行交叉閱讀,感受分享的喜悅?!靶iL下午茶”由各班評選出每月閱讀打卡小達人,校長送上親筆書寫的精美書簽作為獎品,并與小達人們暢談閱讀之“悅”,鼓勵學生們親近書本,愛上閱讀。
二十四、山東省曲阜市魯城街道春秋小學創新開展勞動教育。學校自主設計24類勞動項目、8種職業體驗,分低、中、高學段制定勞動教育任務清單,扎實開展勞動教育。設立勞動教育課程,每周設置1節勞動課,開設學校、家庭、社會3類勞動課程,將零散式、碎片化勞動教育與生活實踐有機整合。組織開發勞動教育精品微課程、短視頻和課程案例。加強家校社聯動,邀請家長、社會專業人士參與勞動課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學生現場觀摩、參加主題沙龍和實踐操作等方式,提高勞動教育實效。開展班級、校級生活“小達人”評比,分年齡段設立系鞋帶、疊衣服、整理書包等10余類趣味比賽,讓學生現場展示勞動技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實踐興趣。
二十五、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幸福河小學保障學生睡眠時間。學校推出制度導航、流程護航、評價領航、家校協航“四航”舉措,切實抓好睡眠管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制定躺睡管理制度,統一采購睡墊,將圖書館、綜合教室等作為午睡場地,分區塊為學生提供躺睡必備條件。設置作息時間表,精減書面作業,發放告家長書,保障學生睡足睡飽。設計躺睡流程,做足“前身后展”,睡前閱讀、聽音樂,醒后做操、整內務,幫助學生睡好睡香。探索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睡眠衛生習慣。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多途徑普及科學睡眠知識,引導家長重視做好孩子睡眠管理,保障學生每天睡足10小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二十六、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龍山中學構建關懷機制提升教師獲得感。學校聚焦合理減輕教師過重負擔,增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實行“6+2”彈性上班模式(核心工作6小時、彈性工作2小時),適度放寬考勤要求。精心布置“幸福小家”,定期更新閱讀書籍,為參加課后服務的教師子女提供貼心托管。實行“雙假”(戀愛假、親子假)申報機制,教師一個月內可以申請一次為期一天的“雙假”。優化工作機制,整合工作事項,提高工作效率,減輕教師工作壓力。通過拍攝微視頻方式,動員教師參與“每個人都了不起”活動,每月為教師準備一杯奶茶、一張電影票、一份小糕點,滲透人文關懷,讓教師收獲“幸福時刻”。
二十七、福建省石獅市實驗中學附屬小學“五有”措施關愛教師。學校推出讓教師有時間、有健康、有精力、有溫暖、有動力“五有”工作機制,切實關心關愛教師。統籌安排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能;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參加課后服務的教師不再坐班,減少教師輪課次數,讓教師“有時間”。開設休閑茶水吧,為教師提供水果點心;修建游泳池、活動室及健身房,為教師提供體育鍛煉場所;開設心理驛站,方便教師“心理咨詢”,讓教師“有健康”。規范涉及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堅決杜絕教師參與和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將每周教師例會改為兩周一次,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讓教師“有精力”。為有需要的教職員工及其家屬提供三餐服務,解決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后顧之憂;在節假日為教師“送溫暖”,為生病住院教師表達“人文關懷”,讓教師“有溫暖”。把教師課后服務工作表現納入考核評價,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績效工資分配、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指數和工作內驅力,及時發放課后服務補貼,讓教師“有動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